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09月11日
馆藏资料
档案馆藏资源开发利用,就是以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馆(室)藏档案为服务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发和直接提供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它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是社会上衡量档案馆(室)工作做得好坏的主要标志之一;对整个档案工作有检验和推动作。
档案馆藏资源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红色档案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记录了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史学习教育最为生动的教科书。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央档案馆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隆重推出了《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纪录片(以下简称《红色档案》)。这是中央档案馆以馆藏资源为依托,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献礼建党百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行业跨界融合、开发红色档案资源的一次成功尝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笔者以《红色档案》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进行研究。
《红色档案》的传播特点
近年来,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当下公众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技术使红色档案资源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吸引了公众对红色档案文化的广泛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1.传播范围较广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相比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受众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的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传播地域范围和受众覆盖范围均得到显著拓展。截至2021年7月31日,《红色档案》在“央视新闻”客户端观看量超2750万,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总观看量超2.5亿。
2.实现双向互动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媒体—受众群体”单一方向的传播模式,具有交互传播的功能。《红色档案》的受众在便利地获取档案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参与交流互动,使得红色档案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截至2021年7月31日,《红色档案》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评论超3.2万条,转发超6万次,点赞超62万次,体现了用户参与红色档案文化互动的热情。
3.表现内容丰富
新媒体可融合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内容丰富生动,契合了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要求。中央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有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新媒体所具有的特性契合了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多媒体需求。在策划《红色档案》时,工作人员综合考虑了馆藏档案素材的丰富性、故事的可视性等,创作时运用了大量创新手法,通过对档案细节进行特写式呈现,以影视化的展现手段、情景化的再现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
4.传播时效性强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不受时间限制、信息推送快捷且可实时更新的特性,通过新媒体传播红色档案文化更具时效性。《红色档案》微纪录片每集5~8分钟,短小精悍,每天“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纪录片视频后的半小时内,视频点击量即以万计。《红色档案》契合了当今社会公众“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红色档案的传播力与吸引力。
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现有瓶颈
1.红色档案脆弱易损
红色档案属于“高龄档案”,由于形成年代久远,具有字迹模糊不清、载体残缺易损、录像画质模糊等特点,这就增加了档案资源开发的难度。虽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但能够实现全文检索的红色档案占比较小,红色档案的利用仍以到馆查阅为主。这些都影响了红色档案资政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2.开发手段不够丰富
过去,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多依托电视、报纸、网站、陈列展览等载体。这些传播方式易受时空、资金、技术等诸多条件限制,使得红色档案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受限。例如,大部分档案馆网站版面设计简单、色彩单调;而展览多为文字、图片等平面展示,缺少体验感强的互动性项目,难以引发参观者共鸣。
3.复合型人才缺乏
现如今,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开发,需要既深入了解档案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档案人才。而当前很多档案从业人员都缺乏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同时与公众互动的意识欠缺,导致宣传工作不到位。复合型档案人才的缺乏制约着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
4.档案开放程度较低
档案部门给公众的形象往往是严肃且神秘的,档案工作的保密性原则也决定着其对公众的开放程度较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迅猛发展,开放程度较低不仅影响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思考
1.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把握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在《红色档案》的档案检索提调和开放审核工作中,档案工作者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自觉引领工作,把坚持正确的党史观贯穿工作始终。档案工作者在进行档案检索提调时,从政治上逐一考量每件档案,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在进行档案开放审核时,以党史文献等单位出版的年谱、文选、文件选编为参考,做到字字核实,对于一些仅在网络公开的档案,进行仔细辨别,做到追根溯源。档案工作者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党史观,才能真正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捍卫好党的百年历史,才能保证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不偏航向。
2.强化为民情怀,打造有温度的红色档案文化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红色档案》即是中央档案馆以馆藏资源为依托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在策划选题时,档案工作者根据观众留言,尽可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希望看到馆藏珍品”——展示了毛泽东批注过的《伦理学原理》,1.2万余字细密而工整的批注令人惊叹;“希望看到有意思的档案”——选取了廖承志狱中漫画,扑克大小的漫画展现出廖承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希望看到结合时事的选题”——选取了毛泽东手书《送瘟神》,从防治血吸虫病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彰显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这个专题让我与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短短五六分钟,但尤称得上精华,持续学习中”,这些观众留言对档案工作者来说,是肯定,更是鞭策,激励着档案工作者开发出更多有温度的档案文化精品,从而拉近党史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人们从中汲取百年党史的磅礴力量。
3.专通结合,培养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
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传播媒介、传播生态、传播格局如何变化发展,“内容为王”始终是根本。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要在内涵挖掘的深刻性和体现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档案从业人员深耕档案和党史两门专门之学。档案之学即档案的真伪、手迹鉴定、版本辨析、时间考证等基本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讲好档案背后的感人故事。如毛泽东1912年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过往多从作文本身进行宣传,《红色档案》则从毛泽东与作文批阅教师柳潜的关系入手,讲述了少年时期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党史之学即系统全面掌握党史脉络和熟悉党史细节的能力。在《五字宗旨》一集中,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章》(1945年)等8件档案,详实生动、条理清晰地讲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发展历程。除了专门之学外,档案从业人员还需在知媒、懂媒、用媒上下功夫,了解新媒体等通识知识、熟悉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掌握新媒体平台使用方法等。只有做专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档案从业人员才能做好党史国史的弘扬者,讲好中国档案故事。
4.跨界融合,打造红色档案文化精品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档案部门拥有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家底”,但在文案宣传、创意开发等方面存在短板,因而需要联合相关媒体等“外脑”进行跨行业合作。需应用新媒体技术“盘活”红色档案,提炼其中的红色文化精髓并进行创意性的设计表达,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扩大辐射面。《红色档案》正是中央档案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进行跨界合作的一次积极尝试。双方在选题策划、文稿撰写、档案拍摄、样片审核、宣传推广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齐心协力地打造出这一红色档案文化精品。此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档案馆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与新华社联合推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红色百宝·奋斗百年”系列视频等深入人心的档案文化精品,拓宽了红色档案资源的宣传渠道,承担起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精神的时代重任。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这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新时代的档案工作者将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根本遵循,用好红色档案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为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档案力量。